一个古老藏药秘方的传奇

时间
2007-04-14

在西藏有一个传说,牧民扎西央宗的母亲忽患恶疾,腹部右肋下出现一肿块,腹痛难忍,恶心、呕吐,甚至吐血,日渐衰弱(此症状现代医学称为肝癌),扎西央宗为给患有恶疾的母亲治病,依族中长者的指引上雪山采药。在雪山上他发现了一块刻有经文的石壁,惊异之余,扎西将经文拓下带回族中。经族中长者辨认,这是一组治疗恶疾的藏药组方。他随即按秘方采药,并按其中记载的秘法炮制,给久病卧床已奄奄一息的母亲服用。母亲服用后不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这个传奇故事从此在藏族民间广为流传。而那神奇的药丸也被后人誉为神药“回天丸”。

“回天丸”与《四部医典》

1300多年前,公元8世纪的吐蕃王朝时代,西藏医学史上出现了一位最伟大的医学家和一部最好、最全、最优秀的医书,这就是宇妥·元丹贡布和他的《四部医典》。在这部医学著作中就记载有藏药秘方“回天丸”。

藏医学是少数民族医学中较为完备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医学体系。它是建立在中医文化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色发展壮大的一种医学。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入藏,不仅带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掌握各种技术的技工及医师,为藏医学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也为医籍的准确翻译和医学方法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元丹贡布自幼随父习医,后来从师于入藏的汉医东松嘎瓦(藏王赐名,意为“四方三界最好的人”),成为一代名医。他游历各地,学习各种医学知识,回藏后,花费了10年时间,于45岁时(公元753年)撰写完成了藏族医药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这部医药学名著的问世也标志了藏医药学体系的形成。

《四部医典》的内容十分丰富,由“总则本集”、“论述本集”、“秘诀本集”、“后读本集”4部分组成。该书以药王与5个化身相互问答的形式成文,与汉族医学中《黄帝内经》的写作形式十分相像,行文为7字句或9字句的诗歌体裁,详尽论述了系统的医学知识,包括各种疾病的分类以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方剂药物、炮制方法和预防等内容。这部医书后来成为历代藏医的必读书,是研究藏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藏族有“不读《四部医典》,不可为人医”之说。

千百年来,生活在世界屋脊雪域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藏族人民和历代藏医药学家们,创造性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了解、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探索防病治病的理论与实践,寻找着对人体有效的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回天丸”一直沿用在藏区民间,据说藏族牧民常在脖子上挂一个小药囊,里面就藏有“回天丸”,长途朝拜的途中身体不支时,吃1丸就能起死回生,就像汉族的救心丹一样。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一秘方曾一度失传300余年。

佛缘启示天机

解放后,西藏藏医学院藏医药研究所在研究一位已故圣医活佛生前行医手记时发现了久已失传的“回天丸”组方。他们将其进行整理并制成医院内部制剂,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1983年以来,经西藏多家医院的临床应用显示,患者使用后,绝大部分有缩小肿瘤病灶、稳定病情、延长生存期的奇效;配合手术、放疗、化疗使用,则不良症状改善快,巩固效果好,维持时间长。为此,它被藏族人民誉为“救命神药”、“抗癌神丹”。

西藏德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被其神奇疗效吸引,与西藏藏医学院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对这一古老传统藏药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回天丸”的“除恶灶,当首断经络”的机理竟与国际前沿的“抑制肿瘤细胞新生血管”理论如出一辙,即肿瘤细胞的营养物质是由宿主供给,抑制肿瘤细胞必须斩断宿主与肿瘤细胞之间的新生血管,让肿瘤细胞失去营养而自然凋亡。他们采用现代工艺和现代药物制备方法,于2004年将“回天丸”开发成了现代剂型的高科技产品——舍力丹牌藏旗胶囊并获得国家批准,在研究中还首次发现其中含有近30多种抗癌活性成分。

自然创造神奇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专家发现,在现代医学相对滞后的西藏地区,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普遍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他们通过专项的流行病学统计发现:胸部、腹部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西藏是最高的。这一奇特现象引起了国内外肿瘤专家的密切关注。

在藏族,藏医起源于寺院,因此藏医生绝大多数都是高僧。藏族群众认为他们是为藏民治病疗伤的药师佛祖化身,也十分相信带有宗教色彩的藏医藏药,即使接受手术、放、化疗的病人也普遍接受藏医药的治疗。经调查发现,传统的藏医药在肿瘤的综合治疗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癌症患者普遍接受藏医药的治疗,雪域高原神奇藏药材也是创造这一神奇的根源所在。以舍力丹牌藏旗胶囊来说,其所含的30多种药材中就有珍贵的藏药材水母雪莲花、手掌参、冬虫夏草等。

水母雪莲花,藏语称其为“岗拉梅朵”或“夏规所巴”。它零度以下不结冰,生长在海拔4800~5800m的高山流石坡以及雪线附近的碎石间。民间将雪莲花全草入药,用来治疗许多慢性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痔疮、支气管炎、心脏病等。雪莲花含有的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降压镇静、解痉、抗炎、止痛、祛痰、抗肿瘤、抗胃溃疡、利胆等作用,特别是其所含的秋水仙碱,可影响细胞有丝分裂,抑制癌细胞的增长,尤其对乳腺癌有一定疗效,对皮肤癌、白血病和何杰金氏病等亦有一定作用。

手掌参又名佛手参,藏语称其为“航我勒巴”。它生长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海拔3000~6000m高寒雪域环境中,无污染,天然纯净,为青藏特有名贵药材。具有补肾益气、生津润肺、固本养生、强壮机体的功效,有不老草之称。还有滋补强壮、消瘀作用,治疗积血不行、跌打损伤及疖肿等症。

冬虫夏草被誉为青藏高原的传奇珍品,是世界驰名的“黄金草”、“药中之王”,藏语叫“牙扎更布”,产于海拔3600~4000m的高山草甸和灌丛中。具有滋肺补肾、平衡阴阳、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可防癌抗癌,治疗贫血虚弱、乙肝等疾病。

此外,还有藏红花、藤子、红景天、人参果等,这些藏药材均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是藏族人民用于抗肿瘤治疗的常用药物。

经研究还发现,在同品种药材中,藏药材的药效成分种类比陆地的多30%,同种成分含量高50%,生物活性指数提高0.8个比值,药物提取的渗出时间缩短40%。一些植物药材更是西藏独有的,这些“道地藏药材”的功效远胜于其它植物药。

青藏高原数万年前是汪洋大海、冰川,经火山喷发使其成为平均海拔3500m、高寒、缺氧、强紫外线辐射的雪域高原。丰富的矿藏、沉积几万年的海洋生物精华、无化学元素侵袭和工业废气污染,使这里的每一种动物、植物都具有了出类拔萃的药性,成为人类亟待开发的医药宝藏。

藏药中发现抑瘤成分

近年来,藏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原药物发展研究所、301医院肿瘤科等院所的一批专家对舍力丹牌藏旗胶囊开展了一系列药效、药理、毒理、临床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揭示了其作用机制,首次发现其含有以多糖类、多肽类、皂苷类、三萜类、黄酮类、蛋白质(核酸、嘌呤嘧啶等)、生物碱、微量元素等为代表的近30多种抗肿瘤高效生物活性成分,证实了它具有的抗疲劳、延缓衰老、抗辐射、抗炎抗毒作用。

在药效学方面,研究证明,采用新工艺提取,舍力丹牌藏旗胶囊与“回天丸”在同等剂量下相比较,所含的多种抗癌活性物质活性指数比值提高了0.832。

在药理学方面,抗肿瘤新生血管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其所含活性成分可抑制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从而阻断肿瘤血管的生成,达到防止转移,缩小肿块的目的。

在免疫方面,其对人体整个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广泛的影响。实验证明,其能显著提高迟发性变态反应、半数溶血值、抗体生成细胞数及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的能力,诱导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

在临床方面,尽管其多年来应用于晚期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在西藏地方医院并没有做出规范的临床疗效总结。一项32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显示,对失去常规治疗(手术、放、化疗)机会的患者使用,改善肿瘤患者常见的不良症状效果明显;联合常规西医治疗也具有显著的增效减毒效果;单独用药治疗晚期肿瘤也显示了一定的疗效。一年生存率达到53%,与放、化疗疗效相似。多数患者带瘤生存,痛苦小、生活质量高。

前不久,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组织藏医药研究学者及中医、西医多方面专家对舍力丹牌藏旗胶囊进行了学术研讨,得到了以北京藏医院副院长仁旺·次仁为组长的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认为这是藏医药为肿瘤治疗做出的新贡献,标志着藏医药在抗肿瘤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特意为这次会议题词:“弘扬民族文化,发掘藏医藏药”。

藏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道地的纯天然药物资源,为藏族人民的生存与健康、繁衍与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今天,藏医药学这门古老的传统医学,在世界民族医药之林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